Search
智能方案提升可融资能力
1996年以来,史陶比尔光伏连接器已成功连接全球超300GW光伏系统,这一数字十分惊人。PES采访了史陶比尔电连接器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和全球替代能源总监Matthias Mack,谈及关于企业价值观、行业发展和未来方向等话题。 PES:很高兴能再次采访您!我们和贵司有过几次愉快的采访经历,对贵司的发展也非常感兴趣。我们一直都有许多新读者,能否请简要介绍下史陶比尔? Matthias Mack:作为一家瑞士家族企业,史陶比尔集团成立于1892年,是工业连接器(流体连接器和电连接器)、工业机器人和纺织机械这三大领域机电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全球专业供应商。史陶比尔电连接器股份公司(前身为Multi-Contact)隶属于史陶比尔集团,是光伏连接器领域的资深专家和市场领导者。史陶比尔致力于提供可靠且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以便帮助业主降低运维成本。从屋顶安装到优化器和储能,我们安全且高效的产品广泛应用在光伏系统中,不仅可以保障项目可靠性,同时能够提升其盈利能力。 PES:您认为太阳能光伏行业是否仍在高速增长?为什么? MM:从全球范围来看,分布式光伏装机和销量的增长,推动技术成本持续下降,进而加快平价上网进程。光伏从绿色奢侈品逐渐转变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消费品。全球大型企业正在进入光伏行业,而高质量的产品必将在ROI和可融资能力驱动的市场中,赢得胜利。 今年,我们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05~120GW,GW级市场将超过17个。市场仍在持续增长,这一点从我们第一季度销售数据和客户需求中可以明确地感受到。疫情短期内会对市场需求有所影响,不过达到预期的安装量应该没有问题。对于2021年的市场预估还不明晰,但是我们仍然持乐观态度。 PES:今明两年,除了新冠危机,史陶比尔还会面临什么挑战?目前形势如何,未来如何发展? MM:我们拥有超过58年电连接专业经验,为不同行业提供可靠的电连接解决方案。1996年,史陶比尔发布全球第一款光伏连接器MC3。2002年,史陶比尔MC4面市,迅速得到市场认可,逐渐成为行业标准。迄今,史陶比尔MC4系列光伏连接器已成功连接超300GW光伏系统,接近全球光伏装机量的一半。史陶比尔能够快速响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提供适合现场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凭着出色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我们能够妥善处理新冠危机带来的挑战。
可靠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异质结技术(HJT)是目前太阳能行业中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和太阳能电池组件输出功率的一种最佳选择。HJT结合了掺氮晶体硅片的高质量与非晶硅薄膜层的最佳钝化效果和电荷选择特性,以及高度透明的TCO接触层,用于生产一种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其性能超过了具有扩散发射极的传统太阳能电池,例如PERC。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由硅晶片制成,两极均使用钝化接触。由于这些非常薄的非晶硅层堆的有益能量水平、电荷载体选择性和极好的钝化特性,可能实现特别高的效率。除此之外,HJT太阳能电池非常适合双面模块应用。 与PERC或TOPCON电池相比,HJT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更为简单,所需的生产步骤明显更少。而且,其组件的功率年退化率为0.45%,与PERC组件0.7%的年退化率相比要好得多。由于较高的电池效率和较低的温度系数,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HJT模块可提供更高的平均能量生产性能。 2019年《光伏杂志》(PV Magazine)报道了全尺寸(244cm²)双面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记录,达25.11%。背面接触异质结电池26.7%效率保持了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记录。如今额定容量400瓦的带HJT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组件已经面市。 预计未来异质结电池市场会有很高的增长率。2019年的《国际光伏技术路线图》报告预计,HJT电池将在2026年占到市场份额的12%,到2029年将占至15%——十年前,只有松下一家公司生产使用该技术的产品,这种增速十分稳定。 如今,全球许多地区都已经在生产HJT太阳能电池,比如日本、新加坡、台湾、中国大陆、美国和欧洲。
可靠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
异质结技术(HJT)是目前太阳能行业中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和太阳能电池组件输出功率的一种最佳选择。HJT结合了掺氮晶体硅片的高质量与非晶硅薄膜层的最佳钝化效果和电荷选择特性,以及高度透明的TCO接触层,用于生产一种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其性能超过了具有扩散发射极的传统太阳能电池,例如PERC。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由硅晶片制成,两极均使用钝化接触。由于这些非常薄的非晶硅层堆的有益能量水平、电荷载体选择性和极好的钝化特性,可能实现特别高的效率。除此之外,HJT太阳能电池非常适合双面模块应用。 与PERC或TOPCON电池相比,HJT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更为简单,所需的生产步骤明显更少。而且,其组件的功率年退化率为0.45%,与PERC组件0.7%的年退化率相比要好得多。由于较高的电池效率和较低的温度系数,与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HJT模块可提供更高的平均能量生产性能。 2019年《光伏杂志》(PV Magazine)报道了全尺寸(244cm²)双面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最高效率记录,达25.11%。背面接触异质结电池26.7%效率保持了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记录。如今额定容量400瓦的带HJT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组件已经面市。 预计未来异质结电池市场会有很高的增长率。2019年的《国际光伏技术路线图》报告预计,HJT电池将在2026年占到市场份额的12%,到2029年将占至15%——十年前,只有松下一家公司生产使用该技术的产品,这种增速十分稳定。 如今,全球许多地区都已经在生产HJT太阳能电池,比如日本、新加坡、台湾、中国大陆、美国和欧洲。
硅棒的后处理——面向快速增长市场的新技术
近年来,多晶硅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多晶硅于 15 年前问世,那时,它还是一种特殊产品,只有少数公司才有加工这种产品所需的复杂工艺。如今,世界上已有数十家供应商可大量供应多晶硅。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相关机器和工具的分销市场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像沉积炉(CVD 反应器)这类关键设备在品质和数量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但各种辅助工艺却被忽略,辅助工艺市场依然有待开发。 在钟罩被提起之前,多晶硅是有史以来最纯净的大型工业产品。但是,钟罩之外的污染风险却一直存在。采矿公司或回收公司在粉碎、分类和包装过程中采用了大量不规范的人工处理流程和简单、粗糙的方法。 拥有丰富经验的 Silicon Products Engineering GmbH (SPE) 工程师和科学家团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于是,他们开始设计规范的后处理系统,力争为所有客户提供高度灵活性。 后处理通常包括从产品出炉(钟罩被提起)到产品粉碎,再到装袋和装箱待发的所有搬运和处理步骤。 如今,多晶硅工厂要想达到标准产量,就需要使用自动化流程来进行批量生产,这对下游流程中的产品质量和整体性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业内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结晶过程(基本上是单晶硅)也愈加复杂,而这项投资对这两方面也有好处。 投资目标非常明确: • 通过更换高度自动化的设备来减少耗费成本的人工操作 • 通过减少人为错误降低污染风险,确保所有流程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重现性 • 通过降低犯错的可能性来减少生产损失 • 确保袋装产品的外观均匀,以此作为企业的名片。 但是,要想实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工程技术。 后处理的核心过程是粉碎、分类和装袋。 如今,多晶硅工厂要想达到标准产量,就急需使用自动化流程,这对下游流程中的产品质量和整体性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要想将通过 CVD 工艺生产的硅棒凿碎,气动锤是首选工具。气动锤完全处于密封状态,可覆盖所有金属零件,而且使用由碳化钨 (WC) 制成的特殊形状凿具来防止气动电机中的润滑剂泄漏。 粉碎过程的下一步需要用到采矿和回收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经典技术:颚式破碎机或辊式破碎机。其它方法(例如:高压脉冲破碎法)正处于开发阶段或测试阶段,但目前尚未实现技术突破。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细颗粒(<3 毫米)的数量。颚式破碎机能够将几乎任何尺寸的进料粉碎成小碎片,粉碎过程会产生许多颗粒物:颚式破碎机产生的颗粒物数量可比辊式破碎机多两倍,具体数量取决于工艺参数。辊式破碎机产生的颗粒物和污染较少,但是对进料尺寸的要求较高。
硅棒的后处理——面向快速增长市场的新技术
近年来,多晶硅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多晶硅于 15 年前问世,那时,它还是一种特殊产品,只有少数公司才有加工这种产品所需的复杂工艺。如今,世界上已有数十家供应商可大量供应多晶硅。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相关机器和工具的分销市场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像沉积炉(CVD 反应器)这类关键设备在品质和数量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但各种辅助工艺却被忽略,辅助工艺市场依然有待开发。 在钟罩被提起之前,多晶硅是有史以来最纯净的大型工业产品。但是,钟罩之外的污染风险却一直存在。采矿公司或回收公司在粉碎、分类和包装过程中采用了大量不规范的人工处理流程和简单、粗糙的方法。 拥有丰富经验的 Silicon Products Engineering GmbH (SPE) 工程师和科学家团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于是,他们开始设计规范的后处理系统,力争为所有客户提供高度灵活性。 后处理通常包括从产品出炉(钟罩被提起)到产品粉碎,再到装袋和装箱待发的所有搬运和处理步骤。 如今,多晶硅工厂要想达到标准产量,就需要使用自动化流程来进行批量生产,这对下游流程中的产品质量和整体性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业内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结晶过程(基本上是单晶硅)也愈加复杂,而这项投资对这两方面也有好处。 投资目标非常明确: • 通过更换高度自动化的设备来减少耗费成本的人工操作 • 通过减少人为错误降低污染风险,确保所有流程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可重现性 • 通过降低犯错的可能性来减少生产损失 • 确保袋装产品的外观均匀,以此作为企业的名片。 但是,要想实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工程技术。 后处理的核心过程是粉碎、分类和装袋。 如今,多晶硅工厂要想达到标准产量,就急需使用自动化流程,这对下游流程中的产品质量和整体性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要想将通过 CVD 工艺生产的硅棒凿碎,气动锤是首选工具。气动锤完全处于密封状态,可覆盖所有金属零件,而且使用由碳化钨 (WC) 制成的特殊形状凿具来防止气动电机中的润滑剂泄漏。 粉碎过程的下一步需要用到采矿和回收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经典技术:颚式破碎机或辊式破碎机。其它方法(例如:高压脉冲破碎法)正处于开发阶段或测试阶段,但目前尚未实现技术突破。粉碎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细颗粒(<3 毫米)的数量。颚式破碎机能够将几乎任何尺寸的进料粉碎成小碎片,粉碎过程会产生许多颗粒物:颚式破碎机产生的颗粒物数量可比辊式破碎机多两倍,具体数量取决于工艺参数。辊式破碎机产生的颗粒物和污染较少,但是对进料尺寸的要求较高。
专家访谈 一切皆在于真空
Pfeiffer Vacuum 应用与项目经理 Jonas Dobner 到访 PES China。我们当然非常想了解他们的最新真空技术和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正逐渐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挥影响力,可用于泄漏检测和生产企业内使用的各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这家公司在业内拥有悠久的历史,随时准备应对未来的挑战。 PES:欢迎您再次来到 PES China!很高兴能采访您。您可以先简要介绍一下 Pfeiffer Vacuum 吗? Jonas Dobner:Pfeiffer Vacuum 业务范围涵盖开发、生产和分销用于真空产生、测量、分析和检漏的组件和解决方案。Pfeiffer Vacuum 是一家全球性公司,在全球拥有 3,200 名员工。Pfeiffer Vacuum 可提供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可靠真空和检漏解决方案。 PES:我们知道,随着气候变化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储能领域内利用改进技术设计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这一切都需要依靠真空技术。您能否解释一下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JD:真空应用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工厂需要在真空环境下混合浆料,然后再把浆料涂到电池的电极上。卷材干燥和电解液灌注也需要在真空环境中进行。 此外,在质量控制中,检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检漏的目的是保护电池组件、冷却系统、电池模块和电池组免受潮气侵袭。而且,检漏还能避免有害物质产生或逸出。 PES:我们知道,锂离子电池的用途越来越多。所有锂离子电池的 生产方法都相同吗? JD:并非如此,不同类型的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步骤略有不同。目前,市场上有三种常见的电池: 软包电池(因外形特点也被称为咖啡袋)、方形电池(电池被装入一个稳定的矩形外壳中)和圆柱形电池(也就是超市里常见的电池)。圆柱形电池包括消费型圆柱形电池以及在电动汽车或并网应用中使用的较大圆柱形电池。
专家访谈 一切皆在于真空
Pfeiffer Vacuum 应用与项目经理 Jonas Dobner 到访 PES China。我们当然非常想了解他们的最新真空技术和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和解决方案正逐渐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挥影响力,可用于泄漏检测和生产企业内使用的各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这家公司在业内拥有悠久的历史,随时准备应对未来的挑战。 PES:欢迎您再次来到 PES China!很高兴能采访您。您可以先简要介绍一下 Pfeiffer Vacuum 吗? Jonas Dobner:Pfeiffer Vacuum 业务范围涵盖开发、生产和分销用于真空产生、测量、分析和检漏的组件和解决方案。Pfeiffer Vacuum 是一家全球性公司,在全球拥有 3,200 名员工。Pfeiffer Vacuum 可提供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可靠真空和检漏解决方案。 PES:我们知道,随着气候变化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储能领域内利用改进技术设计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这一切都需要依靠真空技术。您能否解释一下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JD:真空应用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工厂需要在真空环境下混合浆料,然后再把浆料涂到电池的电极上。卷材干燥和电解液灌注也需要在真空环境中进行。 此外,在质量控制中,检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检漏的目的是保护电池组件、冷却系统、电池模块和电池组免受潮气侵袭。而且,检漏还能避免有害物质产生或逸出。 PES:我们知道,锂离子电池的用途越来越多。所有锂离子电池的 生产方法都相同吗? JD:并非如此,不同类型的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步骤略有不同。目前,市场上有三种常见的电池: 软包电池(因外形特点也被称为咖啡袋)、方形电池(电池被装入一个稳定的矩形外壳中)和圆柱形电池(也就是超市里常见的电池)。圆柱形电池包括消费型圆柱形电池以及在电动汽车或并网应用中使用的较大圆柱形电池。
M12 太阳能电池正在迅速进入市场
去年,人们依然相信太阳能行业内的下一个太阳能电池尺寸标准是 M6。当时,尽管更大尺寸的 M12 太阳能电池即将面世,但人们并不认为批量生产很快就能实现。仅一年后,M12 太阳能电池已经上市,一些组件生产商已经宣布他们将在 2020 年第三季度大规模生产由 M12 电池制成的组件。本文将研究此类组件的可能布局及其对组件生产商和生产设备供应商的影响,研究重点为组件后端生产设备。 新一代组件生产设备将采用何种布局? 对于太阳能组件生产商和太阳能制造供应链而言,这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有一点非常明确:制造设备需要改变才能适应最新的组件布局。 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电池/组件尺寸的变化以及二者对组件后端生产的影响。在最好的情况下,它仅会使现有设备升级,但是,最新出现的大尺寸电池却意味着旧设备将被淘汰。 长期以来,太阳能电池的尺寸为标准尺寸,其边长为 156mm × 156mm (M0)。电池尺寸在标准尺寸确定后近 10 年之后才发生了第一次变化。如今,电池尺寸已达到 M12,其边长为 210mm × 210mm,参见图 1。电池尺寸的每一次变化都会使陷光面积增加,从最初不足一毫米的细微变化发展到如今的大幅度增加。与 M0 相比,M12 的陷光面积增加幅度高达 81.2%。 长期以来,业界一直认为 M6 将成为新的标准尺寸,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的尺寸。M6 电池的边长为 166mm × 166mm。与 M0 电池相比,其陷光面积大约增加了 13.2%。尺寸增加直接导致每个组件的总功率增加。考虑到业界的主要目标是增加每个组件的功率,似乎进一步扩大硅晶片尺寸是顺理成章之事。 提高电池和组件性能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全新电池材料组合(PERC、HJT 或 TopCon)或全新制造技术:使用多条母线或智能线路,采用双面式、瓦片式或铺装式。参见图 2,了解双面 LED 太阳模拟器示例。 但是,通过增加电池面积来提高功率输出应该是极具成本效益的,尽管生产硬件也需要随着电池面积的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 包含 72 块完整电池的标准 M0 组件的尺寸约为 1000mm × 2000mm,参见图 3。绿线表示母线的方向以及流过组件的电流。M6 或… Read more »
M12 太阳能电池正在迅速进入市场
去年,人们依然相信太阳能行业内的下一个太阳能电池尺寸标准是 M6。当时,尽管更大尺寸的 M12 太阳能电池即将面世,但人们并不认为批量生产很快就能实现。仅一年后,M12 太阳能电池已经上市,一些组件生产商已经宣布他们将在 2020 年第三季度大规模生产由 M12 电池制成的组件。本文将研究此类组件的可能布局及其对组件生产商和生产设备供应商的影响,研究重点为组件后端生产设备。 新一代组件生产设备将采用何种布局? 对于太阳能组件生产商和太阳能制造供应链而言,这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有一点非常明确:制造设备需要改变才能适应最新的组件布局。 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电池/组件尺寸的变化以及二者对组件后端生产的影响。在最好的情况下,它仅会使现有设备升级,但是,最新出现的大尺寸电池却意味着旧设备将被淘汰。 长期以来,太阳能电池的尺寸为标准尺寸,其边长为 156mm × 156mm (M0)。电池尺寸在标准尺寸确定后近 10 年之后才发生了第一次变化。如今,电池尺寸已达到 M12,其边长为 210mm × 210mm,参见图 1。电池尺寸的每一次变化都会使陷光面积增加,从最初不足一毫米的细微变化发展到如今的大幅度增加。与 M0 相比,M12 的陷光面积增加幅度高达 81.2%。 长期以来,业界一直认为 M6 将成为新的标准尺寸,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的尺寸。M6 电池的边长为 166mm × 166mm。与 M0 电池相比,其陷光面积大约增加了 13.2%。尺寸增加直接导致每个组件的总功率增加。考虑到业界的主要目标是增加每个组件的功率,似乎进一步扩大硅晶片尺寸是顺理成章之事。 提高电池和组件性能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全新电池材料组合(PERC、HJT 或 TopCon)或全新制造技术:使用多条母线或智能线路,采用双面式、瓦片式或铺装式。参见图 2,了解双面 LED 太阳模拟器示例。 但是,通过增加电池面积来提高功率输出应该是极具成本效益的,尽管生产硬件也需要随着电池面积的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 包含 72 块完整电池的标准 M0 组件的尺寸约为 1000mm × 2000mm,参见图 3。绿线表示母线的方向以及流过组件的电流。M6 或… Read more »
薄膜太阳能组件转换效率世界纪录达17.6%
Manz集团的研究合作伙伴神华光伏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刷新CIGS 总部位于北京和施韦比施哈尔的合资企业NICE Solar Energy (神华光伏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CIGS技术的研发 Manz 集团的生产设备成就世界纪录 创新世界纪录的组件已通过德国莱茵TÜV认证 NICE Solar Energy (神华光伏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为Manz集团与中国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于2017年4月所共同组建的中德创新与合作公司。在北京拥有约80名专家,在德国施韦比施哈尔施韦比施哈尔拥有160名员工,具备全球最坚实的CIGS薄膜太阳能技术研发能力。日前由其在德国施韦比施哈尔的研发中心以Manz集团的设备所生产的CIGS薄膜太阳能组件达17.6%(组件面积120 x 60厘米),刷新世界纪录,并已获得德国莱茵TÜV的认证。 此次的成就主要是基于2011年Manz集团在斯图加特太阳能与氢能研究中心Baden-Württemberg(ZSW)支持下所制定的长期的技术路线图。从那时起,隶属于Manz施韦比施哈尔的CIGSlab创新线所生产的CIGS组件在效率上即不断提高,ZSW实验室的效率也得以付诸验证于生产在线。随着NICE Solar Energy于2017年4月成立,从而聚集、增进更多的能量,NICE Solar Energy得以以最快的速度进一步加快CIGS技术的研发。 Manz 集团首席执行官Martin Drasch表示: ‘我们研发合作伙伴NICE Solar Energy达成世界纪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以Manz集团在施韦比施哈尔CIGS生产在线累积数十年的工艺调适开发经验以及不断开发提升效能的生产设备做为基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NICE Solar Energy施韦比施哈尔和北京的同事们展现了出色的开发能力,因此我们中德团队在行业中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跨地域合作。’ CIGS组件实验室最高效率为23.35%,这意味着即使现在CIGS组件量产效率实现了17.6%的世界纪录,在未来仍然拥有巨大的潜力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除了提高组件效率外,再加上更高效的生产工艺,未来将能生产出更具成本效益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CIGS技术的特殊优势为能源回收期短,适合在炎热气候中的有利温度系数以及广泛应用于建筑一体化。目前,中国最大的CIGS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基地—— CIGSfab正在中国中部城市重庆建设中,该基地配备了Manz生产设备,年生产能力为306兆瓦。 关于Manz集团-热情成就高效能 Manz集团成立于1987年, 是全球高科技设备制造者,业务范围涵盖太阳能、电子、能源储存、代工及客户服务。
More from across PES
Dall Group appoints Torben Høberg as Managing Director of Dall Energy
Following the acquisition of Weiss Energie France (Weiss) and Biomasse Services ét Maintenance (BSM) from Groupe Roullier, the Dall Group has now been formed. The new group consists of Weiss, BSM as well as Dall Energy. Dall Energy founder, Jens Dall Bentzen, is the new Group CEO, while former Torben Høberg, has been appointed lead… Read more »
ABB and Samsung Electronics Enhance User Experience in Energy Management
ABB’s InSit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seamlessly integrates into Samsung’s SmartThings and SmartThings Pro platforms, enabling smarter energy decisions and increased property value Control of smart appliances expands load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for greater energy efficiency in residential and light commercial buildings Streamlined user experience through SmartThings and SmartThings Pro makes energy management accessible and convenient for users As part of… Read more »
AXIAL and DCE Solar Join Forces in the U.S. Photovoltaic Market
A strategic agreement aimed at strengthening AXIAL’s presence in the U.S. solar market AXIAL announces a collaboration agreement with DCE Solar, a leading company in energy solu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lliance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penetration of the company’s main products in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photovoltaic markets, starting with… Read more »
Econowind passes 100th VentoFoil unit sold
Zeewolde, Netherlands – February 4, 2025 – Econowind has surpassed 100 VentoFoil units sold, marking a major milestone in the shipping industry’s shift towards Wind-Assisted Ship Propulsion. The increasing adoption of the VentoFoil system reflects shipowners’ drive to cut fuel consumption, reduce CO₂ emissions, and comply with tightening global regulations. Since the first two units… Read more »
WinGD on-engine NOx abatement solution to make commercial debut
The only on-engine NOx reduction solution for marine two-stroke engines, designed by Swiss marine power company WinGD, will be deploy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commercial engines after securing type approval. The integrate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iSCR) solution was tested at Mitsui E&S DU (MESDU) Co’s factory in Aioi, Japan, where three WinGD 5X52-S2.0 engines… Read more »
ENGINEERING FIRM COMMITS TO BOLSTE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ALENT
Grantham-based engineering firm, BGB, has committed to support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ngineering talent, thanks to a partnership with West Grantham Academy. Its partnership with the Academy will offer six students the chance to build skills in a range of areas, from manual turning and milling, to slip ring assembly – techniques that enable firms like BGB… Read more »
Iberdrola and Amazon further expand their global renewable energy partnership and harness the AWS cloud to scale Iberdrola’s business
Castillo Engineering Selected by Montante Solar for 13 MW of Landfill Solar Projects in New York
New Chief Commercial Officer role signals international growth for Aurora Energy Services
Integration of Origo Solutions into the HIMA Group celebrates its 1st anniversary
OMSI TO LEAD SUBMARINE CABLE INSTALLATIONS FOR CRITICAL ENERGY INFRASTRUCURE IN BELIZE
Online Magazine Reader
- Solar/PV
- Wind
- China